淺談最近大火的“共享員工”更替代靈活用工嗎
2020-04-30
西貝最近很火,先是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哀嘆,“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其大約2萬員工待業,即使是貸款發工資也僅能支撐3個月”,使得本就在疫情陰霾下既怕又閑的社會輿論炸了鍋,老板紛紛拿起計算器算起了自己的企業能撐幾個月,而員工則開始琢磨等自己回到城里公司還在不在。
之后故事觸底反彈,盒馬隔空喊話餐飲企業”共享員工”,于是乎大家又開始快樂起來,似乎找到了走出困境的靈藥,最近一波人資領域創業的朋友問我怎么看待“共享用工”這波機會,不禁感嘆,春天來了,韭菜已經蠢蠢欲動。先亮明觀點:西貝的共享用工模式不具備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的可能性,各位準備跳坑的朋友要三思。
從商業模式上來看,西貝的共享用工本質上是一個B2B模式,即企業間進行直接的閑置人力資源調配,沒有中間商賺差價,其業務邏輯本身存在以下問題:
第一是劣幣驅逐良幣效應,假設西貝目前有100個員工,有30個可以共享,盒馬需要這30個員工,那么作為西貝的HR你會派哪30個人去盒馬?當然是最差的30個人,因為首先你要滿足西貝自己的業務需求,好的員工人效高,當然要給自己家用,而作為盒馬的HR,你無法判斷這30個人的業務水準,因此只會給出基本水平的薪資,由于對方派來的人低于行業平均水平,則盒馬HR會進一步降低薪資標準,導致只有更差的西貝員工愿意接單,從而形成持續的負反饋,最終剩下的全部都是沒人愿意雇傭的員工;
第二是專業化,社會的進步來源于專業分工,這次“共享員工”之所以可以成立(更多內容請關注靈活用工平臺),在于西貝和盒馬的業務存在相似性,并且都比較簡單且標準化,所以簡單培訓后即可上手,但是很多工作的專業差異相當大,企業間調配的難度就會指數級上升,而如果是業務高度同質化的企業,比如西貝和外婆家,估計送過去的員工大概率就一去不回了
第三是成本,共享用工有助于降低企業成本嗎?難道從企業調人的成本會比專業的規?;娜肆Y源機構的成本低?
第四這是特殊情況,這種不可抗力造成的商業模式創新是畸形的,在疫情期間,作為共享用工的利益各方期望收益普遍調低,需求方只要有人就OK,對員工素質要求調低;供給方只要是給些錢能止損就OK,對于收益調低;監管部門也基于穩定市場秩序考慮,合規要求調低。等到疫情過去,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,商業模式的基礎假設就已經不存在了,試問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,哪個企業在沒有業務運作的同時承擔著兩萬名員工的成本呢?
下一篇:滿足這些條件才叫做靈活用工